突尼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正在到来,可能波及1 [复制链接]

1#

这是知识热点专栏在百家号的第5篇图文

俄乌战争是两个粮食大国之间的战争。

因此,这场战争波及的,远远超出了这两个国家本身。

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供应着全球三分之一的小麦和大麦,很大部分的玉米和一半以上的葵花籽油。

全球大约有4亿人每天消耗的卡路里由乌克兰提供。

对于一些国家,如果没有俄乌两国的粮食,几乎就面临着灭顶之灾。

◎图为受俄乌战争影响最严重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里大部分小麦都源于俄乌两国,包括索马里、埃及、坦桑尼亚、贝宁等国。图片来源:Statista

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就开始持续发出警告,称年将是可怕的一年,很可能出现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并将持续数年。

而由于俄乌战争,粮食供应不足,价格进一步推高。

联合国估计,年,将有2.5亿人面临饥荒,有近17亿人将因为粮食陷入贫困边缘。

在深度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每一个人都将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中国也不会是例外。

过去几年,中国未雨绸缪,购买了世界上一半左右的大豆、玉米、大麦和小麦,许多人认为在粮食问题上中国可以高枕无忧。

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些谷物充足不能代表什么。在全球粮食涨价的背景下,中国仍要面对替代品的涨价,而且,能源与化肥等都会随着粮食涨价。这些产生的多米诺效应还是会对中国造成巨大影响。

在21世纪,粮食却成了问题。这是难以想象的,但正在发生。

◎马达加斯加的一位5岁女孩在吃玉米,她的村庄正遭受干旱与虫灾。图片来源:联合国

这一切,并非只是由于俄乌战争的爆发。

粮食危机早已注定,或者,粮食危机从未离开。

而这次粮食危机的规模、破坏力和持续时间,都可能远超我们的预估。

/01/

面包还会有吗?

《列宁在》里有句经典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然而,俄乌战争正在使得面包价格飙高,数以千万人在未来几年无法再吃到面包。

俄罗斯并不是世界上小麦产量最高的国家,出口量却是第一。

比俄罗斯产量高的中国和印度,其生产出的小麦主要在国内消化。

据联合国统计,年俄罗斯小麦产量多万吨,占全球的10%,但其出口量却占全球的21%。

俄乌战争开始后,欧美多国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导致俄罗斯无法用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结算,从而使小麦出口受到影响。

而作为主战场的乌克兰,一直被称为「欧洲粮仓」。

在战争中,乌克兰的农业生产被打断,其主要港口也陷于战火,已经生产的粮食无法运出。

◎年4月,俄罗斯对乌克兰第三大城市、也是重要港口的敖德萨进行打击,城市各处都有滚滚浓烟。图片来源:TheMoscowTimes

乌克兰年小麦产量多万吨,占全球3.7%,但出口却占全球10%左右。

俄乌两国,供应了全球将近三分之一的小麦。而且,这种供应不是平均的,战争带来的粮食波动,对一些粮食生产大国来说影响不大,但对另一些国家就是末日。

◎十年前和今天俄乌两国的小麦出口变化。图片来源:Twitter

除了小麦,俄乌两国在大麦、玉米的供应上也同样举足轻重。

俄乌两国的大麦出口超过了全球三分之一,占32%。两国玉米产量占全球将近5%,出口占15%以上。

而乌克兰最重要的出口其实是葵花籽油。

俄乌两国的葵花籽油产量至少占世界56%,出口占世界64%。如果在未来葵花籽油持续供应不足,炒菜做饭都将面临尴尬。

◎年俄乌两国出口的葵花籽油、小麦、大麦和玉米的全球占比与各自占比。在年以后这些占比变得更多。图片来源:OurWorldInData

俄乌造成的粮食危机并不是将来时,它已经发生。

在年上半年,全球小麦价格就已比去年涨了40%,其中,三月的价格达到历史最高点,比去年高了80%。

在美国和加拿大,小麦价格已经超过了大米,这意味着其已经超过了年到年短暂的粮食危机时期。

在非洲,肯尼亚有4成以上的小麦来自俄乌,小麦供应不足,导致肯尼亚通胀率上升,高达6.5%。突尼斯和黎巴嫩每年进口的一半谷物来自俄乌。利比亚和埃及进口的三分之二谷物来自俄乌。

这些国家已经陷入粮食危机,必须寻找出路。

人口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在粮食安全上非常重视,在过去购买了大量的粮食以应对危机。

中国的粮食储备各项都在全球库存量的一半左右。其中,中国储备了全球69%的玉米、60%的大米、51%的小麦、30%以上的大豆。

◎中国的玉米、大米、小麦、大豆在年至年的库存量变化及全球占比。图片来源:NikkeiAsia

然而,这并不代表中国不会受到粮食危机的波及。

实际上,在过去十年中,中国粮食进口量在日益增多。过去五年,中国的大豆、小麦进口额增长了10倍左右,肉类、乳制品、水果的进口量也增长了2-5倍。

也就是说,如果未来全球粮食价格增长或供应吃紧,中国只能选择消耗已经储存的粮食。

同时,这也意味着,过去数年,中国在粮食上日益依赖进口,本土的粮食生产增长缓慢。

而且,中国还是最大的葵花籽油进口国之一,俄乌战争将迫使中国选择其他食用油替代,相应对其他产品需求增大。

还需要考虑的是,俄乌战争并非只是对农产品出口造成打击,这只是比较容易看见的部分。

而看不见的部分才是最要命的。

/02/

看不见的危机

看不见的部分,首先是由于大麦、小麦、玉米和葵花籽油的紧俏,价格升高,其他替代品的需求必然增多,其价格也会提高。

而且,谷物不只是为人充饥的,也是牲畜的饲料,全球大约有13%的谷物是用作饲养牲畜。

一旦谷物价格升高,饲养牲畜的成本也会升高,肉类价格势必也会升高。

在年,中国为养猪就进口了万吨玉米,这就超过了乌克兰一年的玉米产量。而中国的养猪量占全球的一半,这也就意味着全球猪肉都可能随之涨价。

不出一年时间,谷物涨价就会在市场中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全球市场震荡。

其逻辑很容易理解,当谷物和肉类涨价后,人们会选择其他替代品,之后则是其他替代品的涨价,人们只能把口袋里的钱更多地花在吃饭上。这样,其他消费会被挤占,服务业可能被削弱,从业者面临裁员。经济萧条就是从这开始的。

在全球化下,这种传导速度会更显著。

此外,俄乌战争还对能源造成打击,这会使粮食危机雪上加霜。

过去,欧洲依赖俄罗斯能源。但战争开始后,欧洲必须逐渐脱离俄罗斯能源,寻求其他地区的能源供应。但不论是从北非还是北美进口能源,其价格都势必更高。

同时,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能源大国,当它们陷入战争,全球能源的生产和运输都备受打击。

能源和粮食生产息息相关,从化肥的生产、播种,到运输、储藏、烹饪,每一个工序都需要煤炭、天然气和石油。而这些价格在年后,都在增长之中。

◎年各类食物价格相比前几年都在迅速升高,包括植物油、谷物、奶制品、糖类和肉类。图片来源:AFP

仅仅是俄乌战争所造成的能源危机与粮食危机已足够冲击全球,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然而,这还远远不能说明这一次全球粮食危机的灾难性。

实际上,早在俄乌战争之前,粮食危机就已经注定到来。

/03/

早已注定的粮食危机

年粮食危机可能持续多年。这在于其是多重灾难的总爆发。

使这次粮食危机得以产生的原因,至少有三个主要方面,自然灾害、疫情和俄乌战争。

在几年之前,各个产量大国都陆续遭到了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收成减少,这本来是粮食危机的真正原因。而疫情和俄乌战争都放大和加剧了这一原因。

气候问题已经严重到影响人类生存的程度。

21世纪以来,全球气候紊乱,造成数次旱涝、蝗灾,在疫情之前已经相当严重。

年6月,东非发生严重蝗灾,数量达到数千亿只,其原因是印度洋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潮湿环境使蝗虫繁殖。

次年年初,印度和巴基斯坦也出现了几十年来最大蝗灾,而东非蝗灾也影响到了阿拉伯半岛。十几个国家受到蝗灾影响,粮食产量减少。

◎图为年肯尼亚蝗灾。图片来源:路透社

与此同时,由于年疫情开始,许多国家控制蝗灾的工作也受阻,加重了蝗灾的严重性。

在印度,蝗虫一天消耗的粮食就可以养活3.5万人。两年后,印度在还没有消化蝗灾的伤害之时,又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高温和潮湿。据《经济学人》报道,印度在年5月温湿度已经急剧升高,使庄稼枯萎,有农民因此自杀。

印度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国,其耕地面积略大于中国,略小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它是世界农产品出口第七大国,农产品净出口第六大国。对世界的出口来说,印度最多出口的是水果、香料和纤维作物,在小麦和大米的生产上位居世界第二。

印度的遭遇并不是个例。

中国的粮食生产在过去几年也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年和年中国都遭遇了20多年来最大的洪水,甚至在特定时间和地点有千年一遇的降雨量。单单年,就有万人次受灾,5万多间房屋倒塌,大多数都在农村地区,农作物受灾面积多万公顷。

两年的洪水,使得粮食生产受到影响。

因此,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更多依赖进口粮食,储存了世界一半库存,侧面使全球粮价升高。

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也是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高粱、大麦、小米等粮食的主要产地。

中国的耕地只有美国的75%,但其农作物和牲畜产量却比美国高30%,这主要仰赖于中国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

然而,这些农药和化肥的生产却需要能源。

◎年初中国上海的一家小笼包厨房,此时中国小麦价格也已经上升。图片来源:TheNewYorkTimes

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加重,无疑会对中国农业造成巨大破坏。

在中国和印度两个农业大国之外,世界其他地方这几年也面临着各种灾难。

东非和拉美出现了严重的干旱,拉美也受到一定蝗灾影响。这些灾难之间也相互作用。

比如,由于拉美干旱严重,其河流水量减少,导致水力发电减少,这使得拉美需要更多的能源,加重能源危机。

疫情又在本就严重的自然灾害上添了一把火。疫情一方面减少了能源的使用,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所需的燃料减少了,但也使各国的进出口受到打击,也作用到农业生产上。

最后,俄乌战争给了致命一击,使这一次浩浩荡荡的粮食危机不可阻挡地到来。

令人感到悲观的是,面对这次危机,人类能做的并不多,想做的更是少之又少。

粮食危机和相伴的能源危机,可能逐渐转化为*治危机、全球化危机,乃至人类文明的一次危机。

/04/

自保或合作

粮食危机可能造成什么?

只要看看法国大革命就知道了。

农业歉收是法国大革命的原因之一。

年,冰岛拉基火山爆发,火山灰遮天蔽日,飘向欧洲大陆,使法国农业严重歉收。之后,法国连年干旱,到了年,冰雹又袭击了农田,极端寒冷天气最终成了最后一击。

这些一起造成了通货膨胀、饥饿,民怨沸腾,成了革命的温床。

法国直到19世纪中期,仍然没有走出法国大革命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而欧洲各国也都陷入了半个世纪的动荡。

◎该绘画描述了年7月14日法国市民攻占巴士底狱的场景,在此之后,法国经历了漫长的动荡,至少延续到年革命。图片来源:Wikipedia

这还是在两百多年前,各国联系远没有今天紧密的情况下。

21世纪,是全球化的世纪,是一场地区疫情在几个月间影响全世界的时代。没有一个国家是孤岛。

可是,当粮食危机开始,各国的反应却是想方设法独善其身。

俄乌战争开始后,欧洲各国对俄罗斯进行封锁,导致俄罗斯农业所需的植物种子和杀虫剂无法运送,这将使俄罗斯农业在未来面临沉重打击。

乌克兰的粮食由于港口封锁无法顺利运输出去,只能大量囤积在仓库里,新的粮食无处可放,旧的粮食只能等待烂掉。

战争开始后,从科威特到哈萨克斯坦,23个国家为求自保,限制了食品出口,这些食品占全球卡路里消耗的10%。如果加上俄罗斯和乌克兰,全球目前有近一半的粮食无法正常贸易。

另一边,欧美经历着粮食涨价,印度只能努力满足自身需求,中国囤积了全球一半谷物以抵御危机。

在危机面前,似乎所有国家都走向了全球化的对立面,关上大门,等待着暴风雨过去。

可是,这样做并不会使暴风雨过去,而只会加重其猛烈程度。因为,在全球化的时代,没有国家可以完全生产满足自己需求的所有东西。

所幸,人类从不会束手就擒。许多国家正在做着努力,试图改变这一现状。

年5月末,印度尼西亚解除了临时出口禁令,那里有全球60%的棕榈油。随着疫情的结束,各国的贸易将逐渐恢复,走入正轨。

◎亚洲部分国家解除食物出口限制(红色)和仍然保持限制的国家(*色),目前各国已开始逐步解除,但在过去几个月却普遍都进行了一定限制。图片来源:NikkeiAsia

在俄乌战争方面,欧洲试图帮助乌克兰通过铁路等方式将粮食运送出去。而如果俄罗斯允许乌克兰的航运、土耳其居中调停,乌克兰粮食还会有更多能送往世界各地。

只是,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

实际上,粮食危机已无法阻挡,而且它也从未真的离开。

在年「绿色革命」(GreenRevolution)之后,杂交种子、合成化肥和农药一时间看似解决了上万年的饥饿问题。加之21世纪最初连年的粮食丰收,全世界在粮食问题上放松了警惕。

就像新冠疫情一样,粮食问题再次提醒人类,全球化没有过去几十年表现的那样强大,还相当脆弱。任何一个危机都可能动摇全球化,何况数个危机同时到来。

◎布基纳法索、马里、尼日尔和毛里塔尼亚正有万人步入饥荒,当地的暴力、疫情、俄乌战争等多个因素导致这里的庄稼歉收、无法得到足够多的进口粮食,人们开始向外流亡。图片来源:ICRC

如何应对粮食危机,也将成为一次大考,考验人类是否能坚守自由市场,是否能通力合作,放下恐惧、偏见与分歧,挽救生命。

在危机到来时,没有人是赢家。

参考资料

The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