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国央行在为DCEP装膛上弹时,北非小国突尼斯宣称或成为全球首个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在各国央行纷纷加速研发中心化数字货币,欲争第一时,数字法币的盔甲能否如预期,有效抵挡一触即发的新时代“货币战争”?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
货币,作为经济的血液,其变革的重要性可谓凌驾于整个经济之上。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是大势所趋,在未来会成为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必然选择,并且将不可逆转地重塑社会面貌,带领人们进入数字时代。在我国当前经济*策环境下,探索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央行数字货币是经国务院批准计划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简称DCEP,(DigitalCurrencyElectronicPayment),DC就是数字货币,EP是电子支付,以现实人民币为基础。早在年,中国央行便成立了专门团队对数字货币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年央行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所,第二年搭建了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至年,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我国的法定数字货币,已经是呼之欲出,央行近几月更是三番四次提及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一般被视为区块链发挥去中心作用、进行价值传输的工具。国家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对于区块链行业势必产生一定影响。一方面,它的发行会导致部分区块链行业用户的稀释。由于国家保证数字法币的购买力,其具有一定的国家公信力,很多用户会被国家法定数字货币吸引注意力,其他数字货币的资产积累受到影响;但从另一方面看,我国央行数字货币若适时推出,将带动“区块链+”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区块链将赋能教育、金融、能源等其他行业,其用户来源将会多元化。观其两面,区块链中的数字货币与央行的数字法币并非截然对立的关系,“区块链+”很有可能成为构建数字网络,创建可信社会的“车之双轮”,与DCEP并驾齐驱,共同发挥数字经济的积极作用。
我国央行的数字货币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先把数字货币兑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再经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其“共识”机制基于国家的信用。央行数字货币引入的双层运营体系,实际是运用了私人和公共部门共同建设数字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指出,私人机构可以运营基础设施,但背后是有基础条件的,要纳入到法律监管框架当中,同时要服务监管、为公众服务,要求公共道德水平比较高。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区块链行业。早在年9月,我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和科技公司阿里巴巴已经为区块链技术申请了90项专利,今年双十一更是与区块链深度拥抱。华为公司欲推出区块链手机,能够运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小米专注区块链与广告的结合,开始新一轮去中心化的商业模式的创新。诸如此类,还有不少区块链概念股乘着*策的春风青云直上,币圈股圈双丰收。
人民币数字化归根到底还是人民群众使用。可以预见,当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后,可能会邀请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用户开通数字钱包,甚至邀请其他新用户使用法定数字货币。一旦DCEP发行推广开来,其对于普罗大众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不但存储支付更加便捷,而且资金安全有保障。这是货币基本功能优化的体现,有利于实现普惠金融。可以预见,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必将重塑支付体系,且伴随全球化的脚步,绝不止步于国门。
多数人都对央行数字货币持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