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医治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作者|孙立坚 杨洁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孙立坚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文章|《中国金融》年第17期
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强化了“宅经济”,这给各类“非接触式”支付工具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更给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带来新机遇。
国际清算银行年发布的对各国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调研报告显示,厄瓜多尔、突尼斯、塞内加尔、马绍尔群岛、乌拉圭和委内瑞拉六国已发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80%的中央银行正开展相关研究,40%的中央银行已从概念研究阶段转向实验或概念证明阶段,还有10%的中央银行已启动试点项目,已经形成全球竞相发行的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早在年就开始了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法定数字货币(DC/EP)具有坚实的信用背书、庞大的用户基础、牢固的用户习惯、领先的理论框架、人民币国际化五大优势。年人民银行基本完成了法定数字货币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和联调测试等工作。年,从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得到控制的4月起,DC/EP开始了小范围的试点工作。
后疫情时期中国法定数字货币新机遇
第一,疫情将提高大众对于法定数字货币的认知与接受程度。在这一特殊时期,更多的人倾向于“网购”和使用“非接触”的电子支付手段,通过减少外出和集聚,减少纸币和硬币的使用,阻断疫情传播途径。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年第一季度我国移动支付业务量保持增长态势,网联平台处理的业务量达.41亿笔,同比增长16.65%;总金额6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29%,并未受疫情显著影响。可以说,年互联网金融崛起后各类第三方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