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星期内,欧洲接连发生多起让人发指的恶性袭击,无论这些恶性袭击最后被定性为恐怖主义性质,还是只是较单纯的故意杀人案件,在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大量密集信息曝光下,让普通老百姓感到悲伤愤怒的同时,也人人自危,提心吊胆。
在IS劫持教堂恐袭案中遇害的神父
警方在袭击现场
悲剧一再重演7.14法国尼斯。一名31岁法国籍突尼斯人驾驶一辆货车撞入正在庆祝法国国庆的人群,并开枪射击,造成了至少84人死亡,多人受伤。7.18德国南部巴伐利亞州。一名17岁阿富汗难民在一列火车上用斧头和刀砍伤4名中国香港游客。7.22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一名18岁青年在一百货商场开枪射击,造成9人死亡。7.24德国德国西南部城市罗伊特林根。一名21岁的叙利亚难民持刀砍死一名妇女,砍伤两人。7.24德国巴伐利亚州安斯巴赫。一名27岁叙利亚男子引爆炸弹,导致15人受伤,袭击者当场身亡。7.26法国北部城市鲁昂。两名袭击者在教堂劫持5名人质,造成其中一名人质86岁的天主教神父死亡,一名人质伤势严重。最后袭击者被警方击毙。惊弓之鸟,草木皆兵
这些血淋淋的事实让世界感到毛骨悚然,甚至人人自危成为了惊弓之鸟。只要遇到稍有嫌疑的事,媒体、公众就会反应敏感。
就拿昨天爆出的新闻来说--“在德国南部齐恩多夫一难民收容机构附近发生爆炸,未知伤亡人数”的消息一经报道,公众的目光一下子又聚焦到类似的新闻报道中来。
就在公众惊闻这则新闻,感叹“怎么天天都发生这些事件!”“欧洲(德国法国真的越来越不安全了”的不久后,媒体又发布了一则消息:没有伤亡。
不过,人们庆幸没有伤亡还没多久,当地警方却出来最后澄清:没有爆炸发生,没有危险!
其实,出现假新闻也不是最近才有的事,但是在这样一个连教皇都公开表示“世界正处于战争之中”的时代和恶性袭击接踵而至的欧洲,信息爆棚的现代媒体也面临着一个采用完全不一样的游戏规则的世界,和因为报道而导致的出乎意料的影响。
媒体的困惑:报道导致人心惶惶?
正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除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通过各种多元渠道获得Uptothesecond的最新消息外,也同时见证着风险的产生。
1媒体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