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阿尔及利亚传奇总统布特弗利卡已中风一年,鲜少在公众面前出现的他由竞选干事代表参加了当年的总统竞选,以82%的超高选票第四次连任阿尔及利亚总统。而这时的我刚到阿尔及利亚2周,职场纯小白再加上成长环境单纯得不可思议,直到大学毕业都没有见识过传说中的“宫斗”剧情。
没有过亲身实践也没有受到长辈指导,甚至在踏入社会之后都没有想到要找前辈请教经验,只凭着一股闯劲只身跑到北非,在阿尔及利亚懵懵懂懂过了5年。
这五年不是成功的五年,是不值得娓娓道来的教科书式的反面教材。我几乎犯了职场新人所有能犯的错:没有完整的职业规划;入职之前没有对公司进行完整的了解;入职之后也没有对自己的事业做进一步规划;姿态过高,经常加班就觉得付出回报不成正比;耳根子软,被身边的人怂恿就跳槽……
从酒店到工地,从工程到商务,从首都到沙漠,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回顾这段经历,如果把我定义为自由职业翻译,勉勉强强可以称之为成功。
多样的翻译工作让我接触到阿尔及利亚华人商务的方方面面,享受过地中海的阳光沙滩也体验过撒哈拉的烈日尘暴,与当地职业导游的合作也让我对阿尔及利亚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幸好,走过这么多弯路,最终还是有所收获。
然而为了这勉强的成功,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人生哪有那么多五年。所以,我为点开这篇文章的你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问题:tes-vousPRET?
Plandecarrière职业规划
一直以来,我信奉两句含义相似却内容截然相反的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计划赶不上变化。”
第一句无疑是有益的,助我形成了现在凡事喜欢做计划的逻辑型人格。而第二句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我轻易放弃各种计划的“正当借口”。
和大多数打算到北非工作的法语人一样,我最初想要将北非作为跳板,之后前往欧洲高校进修。翻译岗位可以锻炼语言能力,高薪职位可以积攒学费生活费,全日制工作能提供更多高效时间准备申请材料。原本是一个很好的计划,而错就错在我只用简单两句话就概括了我的职业规划:北非工作同时准备申请学校,然后去欧洲读书。再加上对于当时一心想要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我来说,第一份OFFER-喜来登酒店的岗位简直是天赐良机,我没有思考就一口答应。
事实上从我获得这个职位信息到我踏上阿尔及利亚的土地,其间几乎有两年时间,而这期间我竟然完全没有去深入了解阿尔及利亚这个国家、阿尔及尔喜来登酒店的情况、职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当地中企翻译的工资标准,这些却都在一年后成为了我理直气壮离开喜来登的理由。
详细具体的职业规划十分重要,我们所学的专业是语言,而语言并不是职业。对于语言专业的我们来说首要任务是要明确事业方向,完成转型才是最终目的。从翻译入门,而后成为或是项目管理,或是会计,HR,商务等各种岗位人才。接着我们需要设定一些短期目标,例如考到中级口译证书,看完一本会计学基础,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完成基础市场营销学网课等等等等。这些短期目标的达成所带来的成就感可以加深我们对岗位的归属感,同时也能启发我们对事业的下一阶段进行安排或调整。
如果我最初能细化我的“两句话”职业规划,在“变化”出现的时候,我也能理智地对计划进行调整,而不是全盘放弃从酒店行业直接跳转到工程翻译。
Recherche双向选择
求职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对于求职者来说不仅要了解自己,清楚自身条件、志愿和价值取向与用人单位是否一致,同时也需要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岗位是否合适自己。
还是以我自己为例,在来到阿尔及利亚入职前两年内(办理正式工作签证花费了很长很长时间),我对岗位的形容词只有两个:非洲、喜来登。周遭友人对于“非洲“各种玩笑也没有提醒到我去深入了解阿尔及利亚和我的工作环境,我只简单地认为我要去一个北非阿拉伯/非黑非洲国家的国际连锁酒店喜来登工作了。
而实际情况是,阿尔及尔喜来登酒店作为阿尔及利亚唯一一个拥有私人海滩的度假酒店,承包了阿尔及利亚绝大部分的外宾接待和外事活动。欧美中俄的公司员工都愿意选择喜来登作为差旅酒店,层出不穷的医药会议每次都是30个人以上的团队参加。虽然旅游业不如邻国摩洛哥和突尼斯兴旺,但作为曾经的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每年夏天都会接纳大量的欧洲移民回国探亲度假。
是坐在我面前的客人们逼着我学会了在中、英、法三语之间熟练转换,态度散漫的同事们也帮助我适应了早7点到晚10点的工作强度,经常死机的电脑、打印机、pos机也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危机处理能力。
但这些都不是最难的,作为整个酒店唯一一个亚洲面孔,我既要承受本地同事对外国管理层的排挤,又要带着对这个首次创造的岗位“中国客户形象大使“的疑惑,一边帮同事顶班加班一边思考我到底是一个réceptionniste还是一个ambassade。而这些我本来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事先准备:提前打听好酒店的情况和工作内容,为自己的岗位职责做好设计;提前了解阿尔及利亚的风俗文化,尽快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抓紧时间充电,增强业务能力。
每当有学弟学妹来问我,阿尔及利亚怎么样,某某公司靠不靠谱的时候,我总是一股脑的把我所知道的阿尔及利亚工作、环境、文化、风俗一股脑的告诉他们。因为这是要跨越12个小时的飞行距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去闯荡,我希望他们能尽可能的了解真实的情况,谨慎地做出选择并且能做好万全的准备。
Etreéveillé保持清醒InclinerlaTête放低姿态
在换了好几次工作之后,我还是那个宁直不弯的性格,并且固执地不愿意改变。隐约觉得如果被环境改变了自己就是向生活认输,内心还洋洋自得觉得自己是真性情。
现在想起来,应该是脑子始终不清醒。决定离开喜来登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选择,很大原因是我一开始就没有做好职业规划,也没有对自己的合同和岗位进行了解。在我知道我的职位只是阿尔及利亚喜来登的本地聘用员工,并不算是进入喜来登体系内之后,我内心开始动摇。
作为加班最多的前台员工之一,因为我是外国员工,不仅没有加班工资,病事假要被扣出勤,经手的钱出了错漏还是得照扣,于是我开始感到愤愤不平。再加上有朋友在耳边说:“工作这么辛苦工资还没有外面翻译高”;“来非洲不就是为了赚钱,喜来登做几年回国了还是要从前台做起”;“酒店行业没有前途”……他们说的时候可能是好心,可是如果你自己不能保持脑子清醒,这些好心真的说不清是在帮你还是害你了。
经过这些“蛊惑”我忘记了初衷,忘记了对酒店行业的向往和规划,忘记了前台经理对我的提醒,告诉我虽然做着前台的工作却需要找到自己的价值,忘记了他给我分配的尚未完成的喜来登内部培训课程。有贵人在身边提醒是幸运的,但不幸的是固执己见,听不见逆耳的忠言。这之后的几年我始终没有意识到我的问题在哪里,机械地做着翻译工作,机械地听着别人的劝说转岗转职,始终没有对未来进行规划。
直到最后我在阿尔及利亚结婚定居,不再适合工地翻译的职位,只接一些短期的展会翻译和旅游团接待。慢慢的,放低姿态,和每年全球各国参展的创业老板交谈,和阿尔及利亚的职业导游学习丰富的阿尔及利亚的历史和文化,和在阿尔及利亚辗转奋斗的华商分享他们的经历。再回首过去的5年,是充满了懵懂、冲动和不甘的5年。
PRET?
所以,你准备好了吗?
到北非工作的人们总是有两个极端,一部分人来工作过1年或2年就回国另谋出路,不再考虑回到非洲。另一部分人,来了之后就再也和北非断不了联系。有的在这里付出了全部青春,有的留在这里成家立业,有的回国之后还是选择回来这里。
北非其实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你不断的靠近、探索、沉迷。越是了解,越是能感受到北非深刻的内涵,不断的惊喜和无限的潜能。经历了数代王朝、几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生活在北非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无疑是坚韧而强大的。走进南部撒哈拉沙漠中的城市,他们黝黑的皮肤宣告着他们对待生活的倔强态度。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了,那就来吧,这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你一起去拥抱马格里布的未来。
(丁丁,美丽的武汉人,年毕业于江汉大学,已与阿尔及利亚人结婚生子并定居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