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能治白癜风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50517/4624717.html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即“北斗三号”系统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年6月23日上午发射升空后,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部署的全部完成。与此同时,在应用领域,“北斗+”的速度更需要加快。尽管我国北斗产业总体产值在年达到近亿元,但是必须看到,其14.4%的增速也是近5年来最低的。为了改变现状,中国“北斗+”需要更多像合众思壮这样有着余项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形成一股集合推进力。
■文/左秦
年的5月27日,中国登山队登顶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首次将觇标带至峰顶,测绘人员根据交会测量原理,推算出珠峰高程为.13米。
由于缺乏现代化科技手段,当时的测算,只能使用人工“推算”。
30年后,即年,中国登山队再次登顶珠峰进行复测,除了传统测量手段之外,还利用了美国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根据当时的最终核定,珠峰高程为.43米。该数据和年的推测基本接近。
又隔15年后,即距离第一次登顶珠峰的45年后,同样是5月27日,八名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顶着极寒和风雪,第三次登上了珠峰峰顶。然后,测量登山队员在峰顶竖立起测量觇标,使用以国产北斗设备为主的GNSS(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通过北斗卫星进行高精度定位,以及相关测量设备进行再次测量珠峰高程(最终数值,尚需经严密计算和反复验证确定)。
划重点,这次珠峰高程测量工作的最大亮点是,北斗成为了主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逐步担当关键角色。以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武汉战场”快速建造火神山、医院为例,以北斗为代表的时空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和所有基建项目开工前一样,高精度定位是基准,而快速精确测量更是基础。为争取宝贵时间,医院的建设,均需要首先确保工地大部分放线测量高效推进。此项任务,正是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国内相关企业提供的测量设备进行配套完成。最后的结果,也令世界为之惊愕。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平,另外,在应用上,如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第一个问题,取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能力;第二个问题,涉及有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开发的企业的能力,特别是标杆企业所表现出的能力。
01.“北斗+”规模超亿
值得注意的是,在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珠峰一个月后的6月23日,中国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即“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升空,由此,中国北斗系统卫星星座的部署全部完成。
这里,要理解一个问题:既然已有其它卫星导航系统在先,而且也广泛应用,为什么我们还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时间、技术资源去开发独立的导航系统?
从国家战略角度,必须开发!卫星导航系统所提供的定位、导航和授时(Positioning,Navigation,Timing-PNT)服务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也深刻地融入了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很多事例表明,过分依赖他人的卫星导航系统,就有可能沦落到受人欺负,甚至挨打的地步。
九十年代初,中国决心打造独立的导航系统,按照当时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所具备的条件,提出了北斗“三步走”的发展路径。“北斗一号”的工作始于年。6年后,即年10月31日,中国首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升空。从这颗卫星正式升空算起至今,今年不仅将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20周年,也是北斗系统部署完成的纪念年。
在全球,除了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之外,还有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以及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
四种导航系统相比较,谁更具优势?论定位精度,四种导航系统水平定位精度均在5至10米左右,并无太大差异。而北斗独特之处在于,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的空间段采用混合卫星轨道的设计,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强;提供了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操作的多个导航信号,能够通过多频信号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务精度;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功能;除提供基本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外,还融入了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救等多种服务能力。
根据国家规划,北斗系统将在年实现全球覆盖,具备为全球用户提供导航定位服务能力。通过GNSS增强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还将进一步提高,为中国及周边大部分地区提供面向行业和大众应用的实时厘米级和事后毫米级定位服务。
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要以企业为主体,以掌握核心技术、提升国际竞争力、扩大市场规模为核心,推动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同年,国务院在《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里明确提出,要重视北斗系统的建设、应用和产业化的形成,推动北斗系统在关乎国计民生的支柱行业逐渐取代GPS。各个部委、省市和行业纷纷响应,积极研究、设计和制定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
《规划》的推出,促使大量中国企业涌入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领域,并迅速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经济。根据年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简称“中定协”)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在年达到了亿元,其中北斗系统的市场产值为亿元,约占总产值的23%。
其后,中定协每年发布白皮书。据最新的版白皮书显示,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在年达到近亿元,较年增长14.4%。其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产业核心产值为亿元,在总产值中占比为33.8%,另外,随着“北斗+”和“+北斗”应用的深入推进,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达到亿元。这意味着,自行业经济数据有统计以来的5年中,行业总产值以及相关产业的产值均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从行业产业链角度,北斗产业经济自上而下的是,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以及卫星应用和服务四个环节。产业链基于卫星系统和卫星技术,将各类信息产品与服务分发至各级用户。
近几年来,北斗创新应用已经深入融合到许多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之中。其他行业,如汽车、高铁、能源、矿产、邮政、移动通信、交通物流、互联网服务等领域的重点企业,主动“+北斗”发展,逐步开拓形成企业新增业务,成为产业新生力量,从而极大促进了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整体发展。
年白皮书显示,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已突破1亿片,国内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突破4.6亿台,其中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3.72亿台。目前,含智能手机在内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已超过7亿台/套,北斗应用正在诸多领域迈向“标配化”发展的新阶段。
从相关核心企业角度,截至年底,行业内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为46家,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9%。主要集中在卫星导航应用及下游市场,如合众思壮(.SZ)、四维图新(.SZ)、北斗星通(.SZ)、航天科技(.SZ)、华测导航(.SZ)、海格通信(.SZ)、华力创通(45.SZ)、大唐电信(.SH)等。
这些上市公司的每一步发展,对于中国北斗应用行业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当然,每家公司有自己的技术侧重和市场定位,但本文要提及的是已经上市10年的合众思壮。
年上市时期的合众思壮,引发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