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与美国历史相似的巴西,为什么成不了超级大 [复制链接]

1#

与美国历史相似的巴西,为什么成不了超级大国,而美国却成功了?

热情似火的桑巴女郎,在狂欢节上起舞;赤身裸体的土著人,在原始丛林的小河上漂流;身披黄绿战袍的球员,带球戏耍了一个又一个对手;持枪的蒙面黑帮,在贫民窟里横冲直撞……这是我们对巴西的印象。你说巴西取得过啥举世瞩目的成就?好像没有吧。你说巴西有过什么世界公认的伟人?根本数不出几个。你说巴西参与了什么国际大事?除了开过奥运会好像也没有其他了。与超低存在感不匹配的是巴西非常丰厚的家底。巴西国土面积超过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五。巴西的人口有2.03亿,同样是世界第五。

巴西还拥有全球五分之一的森林资源、近五分之一的淡水资源,各种矿物储量也排在前列。年巴西的GDP总量约为1.万亿美元,位列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和意大利之后,位列世界第九位。而人均GDP约为美元,略低于我国的人均GDP。所以,巴西目前显然不是超级大国,应该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是“金砖国家”之一。

说说巴西的历史,巴西和其他的美洲国家一样,属于比较年轻的国家,是殖民时代才诞生的。反正剧本就是老样子,这里原本住着一大群印第安人,然后欧洲人从海上来,用坚船利炮打趴了原住民,把地盘据为己有。年4月22日后,葡萄牙船队在巴西登陆。葡萄牙人看到这里的海岸附近有很多红木,所以决定让这块地也红一把,给这块土地取了巴西这个名字。随后的3个世纪里,越来越多的葡萄牙人来此定居,他们建起了农场、港口,还挖掘矿产、开发森林资源。与此同时,他们还带来了大量的黑奴作为廉价劳动力。葡萄牙移民、黑奴、印第安原住民,以及他们的混血后代,形成了一个新的族群——巴西人。故事说到这是不是很熟悉,跟美国的历史几乎大同小异,但是为什么这么大的优势,美国都能成为超级大国,巴西却衰落了。

首先我们要揭开的是巴西的优势陷阱。

巴西大部分领土不位于南锥体地区。相反,巴西万平方公里面积中大致有三分之一是大面积的丛林,其中最棘手的部分位于亚马逊河流域。尽管那里有许多开采矿产的机会,但由于基建代价高昂让人望而却步。

其次是农业,看看大部分巴西,都处在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之间,大部分是热带雨林,但是热带雨林,拥有着所有生态中最贫瘠的土壤和最脆弱的生态,想要在这开展农业?不合适的。幸运的是,并非所有的巴西领土都如此难以开发。巴西大约有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传统意义的可耕地。尽管这只占巴西领土的7%,但是大部分都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巴西的核心区只占了这片可耕地的四分之一,相当于突尼斯的大小,位于热带地区边缘,一直绵延至温带南锥体地区。这部分地区在早期殖民时代就是巴西的传统定居点,也是巴西存在三百多年来人口集中所在地。所以这一部分才是我们该看巴西的区域。

这块巴西核心区有两大明显特点。首先,气候是亚热带气候,所以该地发展遇到的困难小于前面提到的热带区。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巴西内部是个隆升高原——叫巴西地盾——紧邻大西洋海岸,几乎巴西的全部东南陆地边界。简单来说,这带来了什么问题呢?就是城市的孤立。城市孤立最大的缺点就是规模经济。标准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城市围绕某种核心经济优势建立,之后互相延伸。只要沿线土地还算平坦,城市就能一直以较低成本延展下去。附近城市会逐渐合并,相互间共享劳动力、资本、基础设施和服务。由于协同效应,规模经济激增,这种大都市会逐渐创造更多资本和技术工人。几乎所有大城市都在复刻的标准发展形势。但是在巴西没法做到。

提及巴西不得不说说通胀陷阱。这是巴西内核的阻碍。

巴西最大的问题是——从殖民地据点建立起直至今天——无法保证可持续的稳定增长。世界其他地方发展经济也是有通胀倾向的:对耕地、劳动力、交通、资金和资源的需求会导致所有这些投入的价格上涨。在大多数地方,这种增长能一直持续到通胀压力出现并最终超过增长带来的任何好处。而巴西要承受的压力是土地、劳动力、交通基建和资本都处于极端匮乏的状态,以至于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立刻会转化成通货膨胀。耕地、交通基建和资金情况已经在研究中,而劳动力问题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尤其要考虑巴西目前1亿9千4百万的人口。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地讲,总体说来,巴西在增长的每个阶段都面临着通胀障碍。开始经营需要资金,然而资金不足且主要掌握在特权阶层。运输货物需要基础设施,然而基础设施稀缺、无法满足需求、价格不菲且通常掌握在特权阶层手中。若是扩大资金或基建需求,会导致相关花费更多投入更多。扩大经营需要技术工人,由于技术型劳动力储备不足,雇佣技术工人会导致工资投入增加。而且巴西城市间至今无法连通,阻碍了所有发展,因此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在巴西,增长引发通胀的程度远甚世界其它地方。巴西至今也无法克服这样的困难。

巴西是一个神明偏爱的国度,也是一个被恶魔诅咒的国度。巴西的未来在巴西人自己的手里,我一直相信生命可以创造奇迹,希望巴西可以早日走出阴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