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白癜风 https://m.39.net/pf/bdfyy/bjzkbdfyy/雷古鲁斯的傲慢与骄狂搞砸了双方的和谈,随后双方便各自备战吧。迦太基人虽然拒绝了和谈,但是实力确实不济,对于意料中的会战心里是完全没底的。不过呢,按照我们的经验,历史上从来不缺乏产生重大影响的偶然因素,这次同样如此。
雷古鲁斯在突尼斯与迦太基对峙
前文我们提到过,迦太基人派出大批人手携重金到地中海周边各地招募雇佣兵。随着这些人的回归,大量雇佣兵也抵达了迦太基,在这些佣兵之中,有一位斯巴达人赞提帕斯。
斯巴达与雅典共同组成是古希腊文明中的文武双雄,与雅典的繁荣昌盛不同,斯巴达人的生活非常简单。本质上讲斯巴达人是一个农业城邦,而且从事农业生产的仅有被驱使的希洛人奴隶,斯巴达人本身则是以武为业,习练武技并学习各种战略战术。这样一个斯巴达在以经营地中海贸易为主业的希腊半岛上显得有些另类,但如果说斯巴达完全没有商业也不尽然,比如佣兵便是他们最能拿得出手的服务业。在数百年时间里,斯巴达佣兵跟随不同的雇主,征战于地中海世界,赢得了颇高的声誉。赞提帕斯便是出身于斯巴达这么一个农业军事城邦的职业佣兵。
斯巴达战士
作为职业佣兵,赞提帕斯接受了系统且全面的斯巴达军事训练。抵达迦太基之后,赞提帕斯研究了迦太基人的几次战例,又考察了周边地形地貌和迦太基的军队情况后得出结论:迦太基人的失败不是因为罗马人太强,而是因为自己太蠢。呵,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不恭的言论很快惊动了迦太基人,元老院将赞提帕斯召来问询。在问询中,赞提帕斯原原本本地将自己的见解和意见阐述了一遍,并且许诺:如果由我来指挥下次战役,将会还给迦太基人一次完美的胜利。
迦太基人此时已经被三番五次的失败搞得焦头烂额,本能地将赞提帕斯当作了救命稻草。毕竟,迦太基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人选了。按照迦太基人的军制,雇佣兵是其最主要的军事倚杖,但临战总指挥必须得是迦太基将军,将军队交给赞提帕斯指挥,这是一次巨大的妥协,可见迦太基人真的是病急乱投医了。
不过这一次迦太基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上任后,赞提帕斯迅速选拔军队,并且按照斯巴达的方式展开训练。为准备这次决战,迦太基人也拿出了老底:特意组建了公民兵,没错,就是公民兵。
迦太基是农业与商业并重的经济形态,以奴隶农庄为基础的农业经济不可能组建像罗马那样的公民兵,因此这支公民兵很可能是一支贵族子弟兵。如果是这样,这些士兵的个人武技和装备以及忠诚度都不是问题,所欠缺的只是缺乏正规的军事训练,而赞提帕斯的到来恰恰弥补了这一短板。
赞帕提斯在激励部队
经过一个冬天的训练,赞提帕斯的军队终于有模有样了,同时他也在军中建立了很高的声望。春天到来时,信心满满的迦太基人准备出战了。赞提帕斯总共训练了名步兵,名骑兵以及头战象,在赞提帕斯的率领下,迦太基军队在突尼斯城外扎营。
虽然迅速对于攻占迦太基城没有太多信心,但要论野战,雷古鲁斯和罗马军是绝对不怵的,以往的战例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此时在迦太基的罗马军队大约还有人,如果除去必要的后方看家军队,罗马军队若要组织一次会战,其实是有些勉强的。但狂傲的雷古鲁斯毫不在意,率领00步兵和骑兵便开到了突尼斯城外,毕竟是曾经在海陆两个方向都曾经打败迦太基的“名将”。不仅如此,雷古鲁斯甚至没有考察战场环境便从容淡定的列阵了,以至于草率地便将自己放进了赞帕提斯精心打造的樊笼。
突尼斯之战之布阵
战场所在地是赞帕提斯精心挑选的,是突尼斯城外的一片平原。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迦太基军队的骑兵和战象优势。赞帕提斯将头战象一字排开放在最前列,其后便是迦太基的公民兵。这是迦太基军队的中坚力量,被编成重步兵方阵,方阵右翼是经过简单训练的雇佣兵,两翼突前的是骑兵,骑兵背后是与之配合的轻步兵。这次战争中,罗马军队也不是第一次面对战象了,所以雷古鲁斯也作了慎重的安排,尽管兵力偏少,所能控制的战场宽度本来就有限,但雷古鲁斯还是排出了一个前后纵深大,左右宽幅小的阵型,轻装青年兵居前,重装壮年兵居后,骑兵同样分居两翼。
突尼斯之战之开战,迦太基军推进
战斗是以双方同时进攻发起的。迦太基前排的战象以及两翼的骑兵同时出击,罗马人则以前排轻装步兵和骑兵对阵。罗马骑兵数量只有迦太基的八分之一,在优势兵力打击下很快便被击溃;前排轻装步兵在接近战象后以最快的速度射出了手中的标枪便退到方阵后排。等待接力。随后便是重装步兵方阵迎接战象的冲击。重步兵方阵的士兵们以标枪敲击盾牌制造出巨大的噪音,并且发出暴烈的战吼声,一来为壮军威,二者试图吓阻战象。罗马人的“声波攻势”仅仅为战象队伍带来小小的混乱,随后在象奴的驱使下战象们一头便扎进了罗马方阵中。短兵相接中,罗马士兵以标枪对战象展开了攒击,罗马人的标枪长约2米,对皮糙肉厚的大象实在难以形成有效的杀伤。顿时间,密集的方阵变成了阎罗杀场,庞大的身躯挤撞着,奔驰着,牙挑脚踩鼻子甩,给罗马士兵带来重大伤亡。
突尼斯之战之突破,迦太基军的包抄
不过由于其大纵深的阵型,战象一时间倒也无法击穿方阵。很快,在基层军官的组织下,前面的士兵们开始有序绕开战象的正面,穿插到战象背后重整队形试图从背后进行攻击。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迦太基的重装步兵方阵。刚刚脱离战象的罗马人又遭到迎头痛击。而与此同时,已经击溃罗马骑兵的迦太基骑兵又从两个方向包抄向了罗马方阵的后方,后方的罗马人只得转身应付骑兵攻击。就这样,罗马人陷入了四面重围,随着包围圈的收缩,活动空间越来越小,部队也渐渐失去了控制,大家开始分头突围。但在平原地带,尤其在对方还有优势骑兵的情况下,即使突出重围也难逃被追杀至死的命运,即便是雷古鲁斯也难逃噩运。雷古鲁斯和他的名亲卫倒是杀出了重围,但跑出不远便被迦太基人的骑兵追上,于是,这位执政官便很不荣耀地成为了俘虏。
突尼斯之战之合围,罗马军全军覆没
不过罗马人倒也没有全军覆没。迦太基军的右翼是佣兵方阵,这支佣兵倒也“不孚重望”,在罗马军左翼的打击下一触即溃,在损失人后又被追杀至军营。由于早早脱离了主战场,左翼罗马军就是这次战役中唯一逃出生天的队伍,大约人。当他们返回主战场时发现主力已经被歼灭,区区人对战局也是无济于事,随后便仓皇逃回了阿斯区斯固守待援。
公元前年春天的突尼斯之战可能是迦太基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取得的唯一一次陆上大胜。纵观整个战局,迦太在人在陆地上始终被罗马人按在地上摩擦,突尼斯之战迦太基人干净利落的完胜显得有些突兀,但其实这并不是偶然的。突尼斯之战的胜利自然有其必然性。首先是在危机面前迦太基人做了最深层次地动员——公民兵,也就是我们所认为的贵族子弟兵。如果单以个人武技而言,即使不如亚历山大大帝身边那支伙友骑兵,估计也不会相差更远了。以这样一支军队为中坚打造的部队其战斗力自然要比雇佣兵高出几个档次;另外,便是佣兵赞帕提斯的意外加入。作为斯巴达人,赞帕提斯本身已经受到了系统性的军事训练,而且是当时地中海世界最顶尖的训练,佣兵生涯的征战又赋予了赞提帕斯丰富的作战经验,百战余生的老辣,这些让赞帕提斯成为最合适的统帅人选。
突尼斯的胜利无疑为迦太基人打了一针强心剂,那么迦太基的好运会继续下去吗?罗马人又将做出何种应对?我们后面的文章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