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赫章县辅处乡产业旺起来乡村富起来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呀 http://www.bdfzkyy.com/

地里长势良好的蔬菜

大黑山下,群山环抱,平均海拔余米,一条柏油公路延伸到远方……
  辅处彝族苗族乡位于赫章县西部,乡政府驻地距赫章县城78公里,总面积83.1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社区)57个村民组,共户人。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年以来共脱贫户人,未脱贫户人。
  带着今年辅处乡如何实现脱贫摘帽这个问题,记者来到乡里进行探访。
  “我剪的是背上枝、徒长枝、背阴枝……剪掉的话,挂果要大点,水分要好点。”3月1日,辅处村(社区)突尼斯软籽石榴种植基地,村民刘银一边给石榴树剪枝一边和记者聊了起来。
  “原来在地里勤扒苦作,一年也刨不出元钱。这些石榴去年就开始挂果,但根据管理技术,我们没让它们结果子。”辅处村村民刘银说,现在和企业合作,除了土地入股,他还利用栽培技术参加对这片年投产的亩突尼斯软籽石榴基地进行管护,我是以股东身份参与分红。
  年县里引进的龙头企业——云南会泽高老庄农业庄园有限公司和农户签订了协议后,企业负责提供苗木和技术,村合作社指导,农户参与种植和管护,石榴丰产后企业按不低于市场价保底回收。第二年开始挂果,五年进入丰产期后每株最低挂果20公斤,按最低标准,年亩产值可达2.72万元,每亩收入达2.6万元。石榴基地共覆盖农户21户,其中贫困户8户。
  红红火火甜石榴,脱贫致富乐无忧。“石榴树既可以观花,同时又可以观果,还能在秋天采摘到成熟的果实,这样让游客不仅能一饱眼福,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口福。”在前往石榴种植基地的路上,乡党委书记谭家文告诉记者,乡里准备把这片软籽石榴打造成为赫章县特色水果的一张响亮品牌,目前已经成为辅处村这个贫困村增收致富的主导特色产业。
  “产业兴旺了,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底气就足了。”辅处村的实践,为辅处乡不少“空壳村”树立了榜样。辅处乡幸福村、茶花村、葛布村等纷纷向辅处村学习,瞄准特色产业进发。
  在幸福村、茶花村标准化种桑养蚕示范基地已基本成型,走进幸福村种桑养蚕基地,20余名群众正在为基地的桑树剪枝,一边将剪下的枝条收好。
  “我们在幸福村给桑树剪枝,每天80块钱务工费,中午供我们饭吃,早上有车接,晚上车还要送。”茶花村村民贺正银说。
  茶花村村民常志全说:“这个桑苗,我们要把他剪成斜口,不积水,这有利于树苗生长。树枝剪下来拖出去卖,它是做菌包的一种好材料。”
  种桑养蚕示范项目由威宁高原蚕桑开发有限公司和贵州金满仓食品配送有限公司联手打造,在茶花村、幸福村建标准化种桑养蚕示范基地亩,带动周边群众相对连片种植桑蚕树余亩发展养蚕脱贫致富。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公司作为运营主体,推动项目发展。每亩种植桑树余株,公司提供种植和养蚕技术指导。农户可出售桑叶也可养蚕出售。项目覆盖农户户,其中贫困户75户人。目前,蚕房已经建成,全年预计可养蚕4茬。

长势良好的蔬菜

“从桑苗的长势看,今年预计收入在50万元左右。”贵州金满仓食品配送有限公司负责人金满说,“为了助力辅处乡的脱贫攻坚,公司在幸福村投资种桑养蚕产业,带动当地老百姓致富。”
  “我们村在去年种植0亩桑树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亩,达到1亩,今年计划种植刺梨亩,烤烟亩,中药材亩,辣椒亩。目前村里正忙着春耕生产发展特色产业,一定要把疫情期间耽误的时间找回来,把遭受到的损失补回来。”辅处乡茶花村第一书记陈松说。
  辅处乡在不断壮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上,根据生态乡镇核心区、生态产业发展区、生态扶贫重点村寨的不同发展定位,错位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统筹推进扶贫开发。
  辅处乡谋划在今年内让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发展脱贫,突出规划了“0亩烤烟、亩蚕桑、0亩核桃、0亩辣椒、亩刺梨、1亩鲜食玉米和饲草(青贮饲料)、0亩高粱、0亩蔬菜、亩食用菌、亩中药材,做优做精优势产品,大力发展采摘、观光、生态休闲垂钓等一体化为主的农业生态观光园。着力抓好农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及示范户建设,确保全乡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整体“越线达标”。
  今年,辅处乡将继续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根据当地土壤、气候、海拔等实际充分开展调研后,计划种植。
  “目前正在打造的葛布村1亩刺梨产业示范基地实行标准化栽植,覆盖农户户人,其中精准贫困户60户人。拖二村50.55亩的肉牛养殖基地近期投产后可以覆盖户个贫困户。”乡党委书记谭家文介绍说。
  辅处系彝语“补吐”音译,又译作“辅助”,意为“管理者之地,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山水风光旖旎的地方。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存繁衍,尤其是秦汉时代,夜郎先民在这里创造了神奇的古夜郎文化。
  辅处乡这个重点贫困乡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正在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果蔬、中药材和肉牛、土鸡等快速增收产业,农家乐、种桑养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及肉牛、生猪等长效产业,实现特色主导产业广泛覆盖贫困村,特色效益农业给贫困户带来的变化正悄然发生。各少数民族村寨正以产业带动美丽乡村建设,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奏响乡村振兴的大合唱。  
  近年来,在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吹拂下,地处乌江北源源头的辅处乡这方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春潮涌动,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产业富县兴辅处,产业致富奔小康的美好愿景正在这个深山的少数民族乡发生。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黄杏

通讯员张欣余泽仙

编辑王迟编审胡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