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意大利完成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复制链接]

1#

引言

意大利的统一为意大利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农业方面形成了资本主义农业体系。北部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大农场,兴建了排水灌溉工程,采用了新技术和化肥,加强了作物的专业化。伦巴底地区在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间,粮食产量提高了一倍。但是意大利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完成的,因而还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在中部和南部地区,还保留大土地所有制和对分制。在农业工人中只有一半是纯农业工人,另一半还遭受半封建残余的剥削。

意大利贫穷帝国主义

广大农民没有土地,虽然北部地区有一些独立小农,但多数只占有一公顷以下土地。意大利的苛捐杂税,是欧洲各国中最多的,其中百分之六十五是加在人民头上的间接税。意大利人民极端贫困,国内无法生活,只有逃亡国外。七十年代每年有十万人逃往国外,一九一四年前后每年增加到五十万至一百万。意大利农业落后,产量极低,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粮食依靠进口。

统一后意大利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北部是意大利的工业区,米兰、都灵、热那亚是传统的纺织业中心。丝织品出口一八七五年为四百万里拉,一八九九年达到一千一百万里拉。棉织品出口一八九七年为五百万里拉,一九一三年增至五千万里拉。铁路建筑有了突出的发展,一八六五年为四千四百多公里,一九OO年增至一万五千八百公里。商船吨位一八六二年为一万吨,一八七七年上升为一百万吨,占世界第三位。到二十世纪初,意大利工业发展的速度加快了。一八九八年有纺锤一百一十九万枚,一九一二年增至四百五十八万枚。汽车产量有较快的发展,一九0O年为六辆,一九O七年增至一千二百八十三辆。工业动力一九O三年为七十七万八千马力,一九一一年则为二百二十五万马力。但意大利整个重工业仍落后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到二十世纪初,意大利也走上了帝国主义阶段。在用最新技术装备的新兴工业部门中,首先建立起垄断组织。一九O二年出现了钢铁卡特尔,稍后出现了“得尔尼-依尔瓦辛迪加”,一九O四年出现制糖卡特尔。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建立的“蒙特卡提尼公司”、“皮列利公司”、“爱迪生公司”及一九O六年出现的“菲亚特公司”,很快就在化学、橡胶、机器制造、电气和汽车工业的生产和销售中占据了垄断地位。在工业垄断组织发展的同时,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结合加强了。与德国资本有密切联系的商业银行和信贷银行,在梵蒂冈参加下成立了罗马银行,它控制着全国的金融,并通过贷款等手段实行对重要工业部门的监督。财政资本在国民经济及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巨大作用。意大利由于经济落后,资金和自然资源贫乏,人民生活贫困,因此人们通常称意大利为“贫穷帝国主义”。

统一后的政治制度和内外政策

统一后,意大利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国家。意大利宪法是以一八四八年撒丁国王钦赐宪法为基础。宪法规定:国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元首,具有行政、宣战、媾和、任命大臣、召集和解散议会等大权。国王又是全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王和两院(上议院和下议院)行使立法权。上议院是由国王任命的终身议员(王朝后裔、贵族、高级官吏和主教)组成的。下议院议员虽然由选举产生,但有很多限制,如必须年满二十五岁,年纳四十里拉赋税或一定数量房租地租者,才有选举权。由于种种限制,使广大工农群众、小资产阶级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直到一八八二年,在全国二千八百万人口中有选举权的只有六十万人。

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贵族利益的加富尔派,即右翼执政。右翼政府实行发行公债和加重税收的政策,保证了高利贷者和银行巨头的巨额利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它的土地政策,保证了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对土地的占有。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左翼,利用人民群众的不满,在一八七六年选举中获胜,成为执政党。左翼在教会问题上,采取了比较坚决的反教权方针,通过“非宗教学校法”,神学改为选修课;还颁布了教会如有反政府说教将处以徒刑的法令。为了满足自由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一八八二年实行选举改革,降低了财产和年龄资格限制,规定:每年交二十里拉税款,年龄在三十一岁以上者,具有选举权。

因此,选民由六十万人扩大到二百万人,但这也只占居民的百分之七,大多数居民仍然没有选举权。在经济政策方面,从一八八六年起,左翼政府实行了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的保护关税政策。这对于保护意大利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上不受外国排挤,起了重要作用。但这一政策影响了农业资本家和地主的利益,因为意大利农产品的出口受到了法国保护关税政策的打击。为满足资产阶级扩大国内市场的需要,政府大事修筑铁路,财政负担主要落在了广大劳动人民身上。

在对外政策方面,左翼政府积极推行对外殖民扩张,但由于意大利本身力量薄弱,所以只能依靠其他大国。一八七一年意大利派军舰占领突尼斯,但遭到英法的阻挠,因而在一八八二年参加德奥同盟。意大利为了增强实力,把军队由三十万扩大到四十三万。一八八二年占领了阿萨布港,一八八五年占领了马萨瓦港,扩大了在红海沿岸的势力。一八八九年建立了索马里,一八九0年建立了厄立特里亚两块殖民地。一八八七年和一八九五年发动了两次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均遭惨败。

意大利是一九0O年“八国联军”的参加者,是辛丑赔款的掠夺者之一。侵略埃塞俄比亚失败之后,意大利便同英法俄三国接近。这时意大利把土耳其帝国的属地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看做是确立自己在地中海的地位和进一步向非洲腹地推进的据点。一九O二年订立法意条约,双方互相承认在非洲的权益。英俄两国为破坏同盟国集团,也以牺牲弱小民族为手段,支持意大利侵略上述地区。一九一一年,意大利乘法国占领摩洛哥,俄国重新提出争夺海峡问题,法俄同德奥矛盾加剧之机,发动了意土战争。根据一九一二年意土洛桑条约,土耳其承认意大利对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的权利,此后,这两地变为意大利的利比亚殖民地。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统一后,资本主义工业的不断发展,使意大利工人数量不断增加,一九O三年发展到一百二十七万人。到一九一一年则达到了二百三十万零四千人。意大利工人遭到企业主的残酷剥削,工人劳动日在冶金和机器制造业中长达十一到十二小时,在纺织工业中则长达十三至十六小时。资本家还以行罚金、同盟歇业以及其他强制手段,对待工人阶级。直到二十世纪初,意大利工人的工资,虽然在个别工业部门中略有提高,但仍然低于英、法及德国工人的工资。工人经常通过罢工斗争反抗厂主的压榨。一八六0-一八七0年,平均每年有十三次工人罢工,以后逐年增加,一八七一年为二十六次,一八七二年六十四次,一八七三年一百零三次,到一九O一--一九O二年间,发生了二千七百一十五次罢工。

在斗争中,工人阶级的组织性不断加强,一八七一年组织了工人联合会,一八七二年成立了第一国际意大利各支部联合会。但在七十年代初,意大利工人受到打着第一国际旗帜的巴枯宁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在七十年代初,巴枯宁派阴谋集团发动了许多次所谓“破坏”国家的暴动,但所有这些不考虑革命主客观条件的盲目暴动都被镇压下去了。无政府主义暴动的破产,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揭露和批判巴枯宁主义的斗争,使巴枯宁无政府主义在意大利的影响削弱下去。

结语

一八七六年,米兰国际支部领导人宾扬尼第一个出来反对盲目暴动方式,拥护有组织的政治斗争,并提议与无政府主义者决裂。一八八二年,在米兰召开了反巴枯宁路线的工人组织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成立了意大利工党。并提出以争取普选权和政治自由,改善工人经济状况,解散常备军,实行累进税为内容的纲领。但这个党没有提出明确的社会主义纲领,在党内还存在着反对参加政治斗争,拥护“直接行动”,只有体力劳动者才能入党等无政府主义思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