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陷入两党斗争泥潭,英国首相被逼宫下台,意大利总理愤而辞职,以色列反复进行重新大选,当下的欧美国家无一不是焦头烂额。西方世界的影响力在冷战结束后第一次遭遇严重动摇。
只要对国际政治有稍微的了解,都能看到目前西方国家基本都在各种危机边缘挣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巴雷特·斯蒂芬斯日前就撰文,指出目前西方世界群龙无首,“民主世界”缺乏有担当有领导力的政治领袖。
斯蒂芬斯认为,在90年代末,欧美是毫无争议的世界高地,他还列举了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以及美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这些政治人物的出色表现保证了西方世界不可动摇的影响力。
相比之下,如今的欧美国家,却只有一位失败的美国总统、一位胆怯的德国总理、一位即将因耻辱而下台的英国首相,以及一位在职业生涯中反复做出错误决定的美联储主席。斯蒂芬斯对此感到十分愤慨。
在斯蒂芬斯看来,当下的西方世界整体陷入了四重危机。
首先是国际政治信誉危机。俄乌冲突爆发到现在已经多天,仍未看到双方停火的曙光,欧盟几乎已经被这场冲突彻底绑架。而这场危机开始的征兆,从拜登政府去年从阿富汗狼狈撤军就已经显现。拜登政府屡次承诺重返伊核协议,但付诸行动的也只有马拉松式的谈判,丝毫看不到有益的进展。这一切都证明拜登作为美国总统,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始终只有软弱的态度和模棱两可的政策,暴露出西方世界的软弱无能。
其次是经济信誉危机。西方国家的经济已经整体陷入通胀,创下数十年来的历史新高,而数个月来的调控手段都不见效果,美国和欧盟尤其典型。如果说经济危机难以预料,那么西方领导人在大量相反的证据面前做出过于自信的预测,就完全是能力问题了。经济政策连连出现失误,导致经济衰退一步步逼近,发生信誉危机自然也不足为奇。
拜登一次又一次的许诺会控制住高通胀,坚持通货膨胀只是“暂时的”,然而连续几个月公布的经济数据证明拜登的判断一错再错,如此这般,还如何恢复民众对经济复苏的信心?还谈什么支持率?
拜登面对经济衰退的危机,缺乏壮士断臂的魄力,财政部长耶伦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更是拿不出有效的措施对抗通胀,后者更是除了频繁加息几乎毫无作为。
接着是部分欠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崩溃。席卷世界的通胀和供应链危机已经把很多经济脆弱,依靠贷款和援助维持稳定的国家走到崩溃边缘,斯里兰卡由于治理不善和疫情影响成了这次全球危机中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斯里兰卡的崩溃预示着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将陷入极其恶劣的境地,非洲的突尼斯和埃及,南亚的巴基斯坦以及中美洲的墨西哥,这些国家情况也十分不妙。对此,西方国家有足够的资源和决心去挽救这些国家吗?至少目前没有看到强有力的行动。
世界上一次出现全球衰退,以及食品价格飙升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其结果就是席卷中东的阿拉伯之春、叙利亚和利比亚的内战、伊斯兰国的崛起、涌入欧洲的难民潮、英国脱欧和西方民粹主义崛起。这一轮的危机下,会造成多大范围的动荡,实在难以想象。
最后是西方自由民主危机。西方国家这些年已经习惯于把“自由民主”挂在嘴边,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自由民主”不是挡箭牌,它必须通过它提供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合理性,包括安全、稳定、可预测性、繁荣以及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不能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么所谓的“自由民主”就只是一句空话。目前来看,西方自由民主制度面临重大国际国内挑战,民主声誉受到严重损害。
斯蒂芬斯还在文章最后呼吁拜登尽快宣布放弃连任,让其他有领导力的民主党人来处理尖锐的矛盾,并且让白宫换掉耶伦,任用一名有实力的财政部长来制定经济政策。
斯蒂芬斯尝试通过这篇文章来对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把脉,他分析出的四重危机确实有那么点意思,但还是没能看出西方世界目前整体处于危机之中的根本原因,洋洋洒洒几千字还是没说到点上。
出现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西方国家没有摆正心态,不能正视问题,把造成危机的责任和原因推卸到其他国家头上。更有甚者,还老是以教师爷自居,居高临下的对其他国家的内政指手画脚。
斯蒂芬斯们,可能还没意识到,世界依然还是那个世界,但西方已经不是那个西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