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六日战争显然是中东战争史上一场极为典型的战争,这场战争完美展示了一场突袭闪电战应该怎么打,以色列也给阿拉伯国家留下了一定阴影。
六日战争结束之后,以色列占领了阿拉伯世界达多平方公里土地,此后更是被宣传神化为“不可战胜”。但是阿以的矛盾显然不会就此结束,因此六日战争不仅没有给中东带来和平,反而还留下了更多隐患。
第四次中东战争
年,埃及新总统萨达特上任,作为一个强硬的“反以派”,萨达特将六日战争中埃及的败绩视为极大的耻辱,并且一直主张用战争解决“阿以矛盾”。彼时萨达特在苏联否定了其对以作战计划之后,开始不断对苏联施加压力,要求苏联为埃及提供军事援助。
而苏联为了保住自己在中东地区的桥头堡,开始如埃及所愿,在美国保守性发展的同时,为埃及提供援助,将冷战局势更改为苏进美退。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第四次中东战争开始爆发。
埃及和叙利亚的出击
战争爆发时间被挑选在犹太人民族的赎罪日,也被称为赎罪日战争,彼时以色列国内到处充满节日气息,而埃及的进攻打破了这种宁静。
战前埃及和叙利亚结盟,双方计划从南北进攻,埃及主要战线在西南部的西奈半岛,而叙利亚主要战线在北方的戈兰高地。一如六日战争那般,率先进行突击的国家取得了战场初期的极大胜利。
尽管以色列此前在西奈和戈兰高地修建不少防御工事,其中还包括了以方号称坚不可摧的“巴列夫防线”,但在埃及多架飞机、0多门大炮以及叙利亚门大炮、架飞机的猛烈攻势下,防御工事基本被摧毁,西奈失守,戈兰大部分地区被叙利亚收复。其中巴列夫防线更是被埃及人组成的敢死队只花了6小时就冲垮了。
阿拉伯国家纷纷出兵
而埃及和叙利亚初期的胜利给了阿拉伯其它国家鼓励,此后伊拉克、约旦、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国家纷纷出兵前往战场,阿拉伯国家拢共出兵人数达57万,坦克数量更是多达辆,比起以色列10多万军队、辆坦克来说,优势十分明显。
可是让人震惊的是,即便如此阿拉伯国家依旧没能将以色列“灭国”,反而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损失惨重。
反击时刻
主要原因之一还是以色列在战争中找准了反击的时机,在战争开始3天后,埃及方面竟然停止了攻击,转而去修建己方的阵地以及防线,让以色列有了喘息的机会。
于是乎,在全国动员的情况下,以色列选择了实力较弱的叙利亚展开猛烈反击,成功将叙利亚逼至其国境线之内。而北部战线稳定之后,以色列又集结了多辆坦克以及5个师的兵力朝埃及杀过去。
彼时埃及见叙利亚形势危急,竟然贸然出动大量坦克离开导弹保护区域,与以色列进行坦克对战,最后损失惨重。
反败为胜
后来以色列在美国情报和后勤的帮助下,再次找到埃及的防守薄弱点,切断埃及军队退路,对其发起猛烈攻击,成功获得战争主导权。
可以说,从这里,以色列便反败为胜了。不过战争虽然最后因为联合国、美苏的干预而停止,但是以阿双方损失极为惨重。而这场战争也成了中东战争中规模最为庞大的现代化局部战争了。